systematic botany杂志在线发表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俞群老师团队与武汉植物园魏能课题组合作的题为“a remarkable new species of euphorbiasection helioscopia (euphorbiasubgenus esula,euphorbiaceae) from jiufeng mountains in fujian province, eastern china”的研究论文,首次公布了大戟属新种修大戟(euphorbia xiangxiui n.wei, q.yu, g.x.chen & q.f.wang)。


大戟科中的大戟属(euphorbia)包含约2000种植物,几乎遍布世界各地,生境复杂,并且物种间形态变异幅度大或者高度趋同。一直以来,大戟属的分类学研究,被认为是一项“硬骨头”。与大戟属最主要的现代地理分布中心——非洲相比,国产的大戟属植物相对较少,共计70余种,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和西北干早地区。目前,围绕该属植物的野外本底调查还不足,前人的分类修订工作年代久远,尚缺少系统的国产大戟属分类学研究工作。

形态上,该大戟植物与euphorbia pekinensis和e. jolkinii最为接近,而主要的区别特征包括:高可达1.6米,地上茎不分枝,叶片大小(5-18 × 0.6-3 cm),花果期的苞叶呈粉红色,腺体4-6,绿色至黄褐色,肾脏状圆形。从分子系统学的角度,研究人员基于its和ndhf序列信息,开展了泽漆组的系统发育树的重建。研究发现,该大戟与e. micractina-e. fauriei构成的分支互为姐妹群,然后与e. jolkinii和e. adenochlora共同构成单系。该研究提出,泽漆组中的东亚已测序类群共同构成东亚分支。最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证据均支持,该大戟属植物为从未被记载的植物新种。

由于修大戟花开艳丽,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且修大戟和中药材京大戟的源植物大戟同属大戟科大戟属,有药用开发的价值。科研人员认为,修大戟自然分布范围较窄,野生种群规模小,仅在福建省屏南、建瓯、政和等地有野生分布,急需有效保护。

本项目由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瓯市林业局、江西农业大学和武汉植物园共同合作完成,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俞群老师与建瓯林业局陈国兴高级工程师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武汉植物园魏能为通讯作者,江西农业大学阳亿老师参与测序工作,植物爱好者苏享修参与前期标本整理材料处理工作。本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非联合研究中心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奖学金的支持。
论文链接: